当前位置: 首页 > MAXON电机 > 齿轮箱

心理进展 高收入可以抵御痛苦减少消极情绪

[发布时间:2024-04-29 01:38:32] 来源:乐鱼网站 阅读:1 次

  疯狂占据朋友圈,让我们不得已再次思考这个永恒的问题:越有钱的人越幸福吗?似乎所有人都幻想着能一夜暴富,每次转发都觉得下一个锦鲤就是自己年或更久),收入与幸福感之间为零相关。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竭力追求财富,钱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上面这幅图,它描绘了近二三十年中国人幸福感的变化趋势。我们大家可以明显看到,来自不同调查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随后一直在下降,2000到2005年左右处于谷底,最近10年又得以稍微抬升。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在近二三十年来一直是呈线年,中国人均GDP迅速提升,并且物价上涨较慢,但幸福指数却是最低的时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收入一直在提高,但是幸福感却没有呈线年世界幸福报告中也发现,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卡塔尔,其人均幸福感排名仅在全球第35位。近来联合国发布了《2018年全球幸福度报告》,对2015至2017年间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以及117个国家和地区移民的幸福感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排第86位,比2017年的第79位,下滑了7位(参见下图)。如果收入真的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那么它能够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针对这一问题,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李爱梅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金钱软垫效应”,即高收入不一定能够让人们觉得更加快乐,但是却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让人们更少担心。当人们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情的时候,如生病住院,金钱能够在消极情绪之间起到一个软垫的缓冲作用,让人们没那么担心。

  与前人大部分只研究收入与认知幸福(生活阶梯,即对自己当前生活好坏的评价)的关系不同。他们不仅探讨了幸福的认知维度,还研究了幸福的情绪维度(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一些研究发现,收入越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会越高,但是收入却并不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幸福。可能有人会说,没有感到更幸福,那是因为还不够有钱,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验证收入究竟怎么影响我们的幸福,他们进行了有关的科学研究。研究对546名白领以及900名蓝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收入对认知幸福有倒U型影响,即一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认知幸福随之增加,在年收入达到40万左右时,收入再增加,认知幸福有下降趋势。

  由此能得出结论:在一些范围内,收入越多,对生活的评价会越高,而当超出这个范围,认知幸福将不再提高。这个结果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人们的收入相比于一二十年前明显提高了,但在幸福感调查中,却觉得没那么幸福了。可能在初期的时候,收入的增加确实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但是增加到某些特定的程度,金钱就不是会让人们觉得幸福的重要的因素了,就像马云所说的一样:“我对钱没有兴趣,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钱。”

  钱是如此影响我们的认知幸福,那么它是怎么样影响我们的情绪幸福的呢?研究之后发现,收入对积极情绪没显著影响,但是却对消极情绪有U型缓冲效应,随着收入增加,消极情绪会降低,在年收入20-30万达到拐点。

  也就是说,虽然更高的收入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但是钱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缓冲器来减少消极情绪对我们的负面影响。首先,当我们有了钱,我们大家可以不再担心生存和物质问题,当基础商品的压力降低时,负面影响也会减少。其次,有实验证明,钱也有助于我们减少疼痛,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支持是对抗精神痛苦的第一个缓冲器,而金钱是第二个缓冲器。也就是说,金钱可当作社交的替代,减少消极情绪。当人们没有办法获得社会支持时,他们会求助于金钱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因为金钱本身能提供社会支持,所以它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种缓冲以减少心理疼痛。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高收入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钱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呢?因此,课题组对收入与幸福之间的中介和调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在社会比较理论和收入期望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人们的物质充裕感——也就是人们对自己物质富裕程度的主观感知。并提出:收入通过物质充裕感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人们的幸福。

  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当我们与收入更高的人进行比较时,我们会感到更穷,从而降低幸福感。而当我们与收入更低的人比较时,则会提高幸福感。而收入期望理论强调,我们对金钱的渴望可能比收入本身增长的更快。不管有多少钱,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够,那么他们也不会感到幸福。这两个理论都是认为:收入能否提高幸福,关键点在于个体的主观感受。所以物质充裕感——即对自己财富的主观感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它的确有助于解释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这说明问题不在于人们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人们认为自己有多富有。

  在我国富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很平凡,但却过着幸福的生活。不管一个人有多少钱,如果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钱,那么他就会快乐。所以说,钱是否可以买到幸福,受物质充裕感的影响。这一发现也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一致:知足常乐。

  除此之外,他们发现幸福存在社会阶层差异。社会阶层是一个多方面的结构,包括收入、教育、职业等。在中国,社会阶层更为复杂,不仅涉及教育,还涉及保险、养老金和其他收入来源。成功人士总是告诉我们:钱真的不能带来快乐!钱越多,越糟糕……而每次看见这种言论,广大网友真想翻一个大大的白眼:请让我来承担你的痛苦啊!

  别急,让我们看看研究结果到底如何。在本研究中,社会阶层被分为蓝领工人(代表较低阶级)和白领工人(代表较高阶级)。结果发现,社会阶层起到调节作用。在白领和蓝领两个不同的群体中,收入对幸福的影响确实是不同的。

  对白领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收入越高,认知幸福越高,当收入增大到一定程度,认知幸福不再升高,他们的消极情绪反而开始回升。什么?竟然是真的!成功人士的钱越多并不是就会越开心啊!

  而对蓝领工人的研究结果发现,收入越高,认知幸福感越高,并且随收入增加,消极情绪呈线性下降。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金钱增多,我们的消极情绪更少。

  相对于白领,中国的蓝领工人社会资源较少,社会地位较低。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获得更多的钱来保证他们的生活更加有安全感,因此,当蓝领工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的生活评价提高,消极情绪也会减少。

  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金钱软垫效应的存在,更高的收入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幸福,但是钱就像一块软垫,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缓冲作用来减少负面影响。比如,当我们有了钱,我们可以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愁吃穿;若是突发什么重大疾病,钱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迅速解决,不必忧愁没钱治病。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思考,追求金钱真的不好吗?虽然金钱不意味着快乐,但没有钱却能扩大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因此,人们追求金钱,很多时候并不是为得到快乐,而是因为钱能够抵御痛苦,减少消极情绪。钱真是个好东西,值得拥有!

  1、李爱梅, 罗莹, 李斌. “金钱启动”让人理性还是非理性?——金钱启动与消费者行为决策[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 38(6), 100–112.

  2、李爱梅;彭元;李斌;凌文辁. 金钱概念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决策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5): 845-856.

  3、李爱梅;鹿凡凡.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6): 1059-1070.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