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MAXON电机

生命的火焰——追记“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蒙标成”

[发布时间:2024-05-04 20:14:38] 来源:乐鱼网站 阅读:1 次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2021年10月1日,是首位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修造厂工人通讯员蒙标成病逝26周年。逝者长已矣 生者如斯夫。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和辉煌成就,是与千千万万个通讯员的辛勤耕耘和奉献牺牲分不开的。他们中许多人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蒙标成,就是这里面的一名典型代表!

  那是1996年建党75周年前夕,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党委、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党委,分别通报表彰的新闻报道工作一等奖获得者中,有一个大家熟悉的青年人的名字,都是用长方形的黑框圈着。人们惊疑:“他走了?真的走了?真的永远离开了他执著追求的新闻报道事业?”

  他才35岁,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个贤慧的妻子,有一个天线型微机。正当他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投入,要更好地从事他挚爱的新闻报道事业时,却被无情的肝癌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他叫蒙标成,是铁道部十四局修造厂工人。1960年12月出生在一个壮族农民家庭,1978年7月高中毕业,同年12月,由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寺圩村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984年元月随部队集体转工。1993年12月入党,历任电工、文书、厂综合办公室办事员、业余通讯员,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和《山西日报》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80多篇。其中,中央新闻单位60多篇,各版头条、加按语、超千字的60多篇,23次立功、受奖,被评为文明职工、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

  “因为你是男人,就该担当起生活的全部事业,就得拼命工作,顽强奋斗;你得成才立业,对社会有所作为;你得养家糊口,为家庭撑起一片蓝天……无论事业受挫、生活不顺或感情失意,都不能让它们把你淹没,都得坚忍不拔地追求下去……”这是蒙标成生前发表的散文《男人……》中的一段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蒙标成在厂办公室分工秘书、劳资、工会、摄影等项工作。党政工团的各种文件、材料的起草,橱窗、黑板报和厂报文稿的筹集、撰写和出版,办公用品的购置与发放,厂各类公章和领导私章的保管与使用,还有职工考勤表和工资表的收集与汇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开展,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的管理开放等,他都要具体负责承办。他是厂里大家公认的大忙人。每天工厂办公楼上几乎都是他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开。他经常加班加点,大伙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说“没事儿”。新闻稿件的写作,他差不多都是利用夜晚和节假日在家中进行。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他不要任何人提醒、督促,全凭自觉自愿,一如既往,义无反顾。

  数十年中,不知有多少次,天将破晓的时候,妻子安银花匆匆忙忙披衣下床,摇醒伏在书桌上熟睡的丈夫,抱怨他不爱惜身体,睡眠时间太短。

  蒙标成醒来后,揉揉睡眼,伸伸懒腰,站起身来,拖着疲乏的身躯走进厨房。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她想这是他用冷水擦身,这回一定是下决心上床休息了。妻子渐渐又入梦乡,哪知醒来时,却见他依然坐在椅子上,仍聚精会神地写作……

  安银花心疼得不止一次地催他,无论如何也要买一台微机,以减轻他超负荷的运转。微机终于买来了,她高兴地对他说:“我跟你一起学,以后也好抽空帮你一把。”他望着她感激地说:“你真是我的好妻子,真是太谢谢你了!”“看你客气的,谁叫你谢?”她翘着嘴角,深情地瞥了他一眼。

  安银花万万没想到,微机刚买来一个多月,丈夫就匆匆离她而去。自他走后,她每天都轻轻地把微机擦拭一遍。她说:“看到微机,就想起了他,就好像看到标成还坐在那里……”多少次,抚摸着那台微机,她泣不成声:“标成啊标成,难道你留下这台微机,就为了叫我睹物思人,徒有悲伤吗?怪我学得慢了,还没有帮你打一篇稿件,你就一去不还。我心里好难受啊!”泪水一滴滴打落在微机上,哭声在房间里回荡。他留下的那台微机,伴她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蒙标成是何时、怎样爱上新闻报道这一行的呢?那是1989年8月中旬,他带着自己刚写好的一篇新闻作品《一位南方姑娘的遭遇》,忐忑不安地踏进《太原晚报》编辑部的门槛。一位编辑热情接待了他,并鼓励他说:“今后要多看多写,不要怕写不好,贵在坚持!”

  一周后,蒙标成的作品在《太原晚报》二版显著位置刊登了。那天,他拿着报纸看了又看:“这是我写的吗?”别提他心里多高兴了。

  从此,蒙标成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注意收集各家报刊发表的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剪贴、抄写了1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他一次又一次地求教于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学习钻研如何选材、采访、构思、提炼等。一位编辑送给他一本《通讯员修养与写作》,他手不释卷,不知读了多少遍。他联系实际,见缝插针,尝试着采写厂里的好人好事,经常开夜车默默耕耘。有时为一篇稿、一件事、一句话、一个题目,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他不知要苦苦地思索多久……

  功夫不负有心人,洒下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当蒙标成看到自己那一篇篇带着油墨清香的稿件:《为了孩子的生命》《贤内助的风采》《人间自有真情在》和《无愧青春好年华》等,接连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和《人民铁道》报等报纸发表时,他的眼睛不止一次地湿润了……

  蒙标成由开始的“小打小闹”,采写厂里一般的好人好事、一人一事,逐渐发展到为企业分忧,为职工前途着想的“笔杆子”。

  1990年以前,修造厂由于失去计划经济依托,累计亏损近500万元。在工厂濒临倒闭、人心涣散的情况下,新厂长石玉柱走马上任,率领全厂职工锐意进取,不找局长找市场,抓住铁路MX—1型缓冲器扩大生产的机遇,大胆试制并取得圆满成功,成为铁道部生产机车车辆配件的定点厂。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动出击,先后承揽了大型龙门吊、铁路铺轨架桥机制作和引黄工程钢管以及日本日工株式会社沥青拌合站辅助设备制造等任务。

  对于上述这一些状况,蒙标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积极与同行合作,相继采写了《我们主人翁的心曲》《潇洒,闯市场的年轻人》和《炉前工的情怀》等20多篇通讯、消息,还组织了一大批有关的摄影报道,见诸《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山西日报》等报刊的重要版面。不仅反映了职工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呼吁有关部门多为企业着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样一来,既鼓舞了士气,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了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又增进了社会特别是用户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产品供不应求。

  厂长石玉柱深有感触地说:“在关键时刻,是《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为我们鼓劲加油,助我厂走出低谷,踏上腾飞之路,使产值、利润和职工收入,均创历史顶配水平。”同时他称赞:“这里有蒙标成的一大功劳!”

  是的,就说为《炉前工的情怀》配发的那组照片吧:蒙标成不顾摄氏1450度钢水的高温辐射,冒着出钢时剧烈的烟尘,一会儿爬上天车,一会儿站到炉前,待最后拍摄下来,他已全身被汗水湿透,变成“黑老包”了。

  蒙标成“迷”上了写稿,业余时间几乎都搭上了。由于他深深地扎根在职工群众之中,潜心调查研究,因而他的思想在不断升华,思路在不断开阔,笔触在不断深化,影响在逐步扩大。一篇篇有深度、有分量、指导性强的稿件频频在媒体发表。

  蒙标成与一名同事在采访中了解到,成了家的职工考虑: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消费得悠着点;单身职工认为:口袋里的钱虽然不多,但还是该花得潇洒一些;女职工提出:如果花钱能买回青春靓丽,多投点资也没啥。春节即将来临,职工的购买欲,将再次被繁荣的市场煽起,他们及时采写了《职工家庭消费如何是好?》,对于正确地引导职工家庭消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篇稿件,他们通过6名不一样的层次的职工各抒己见,得出了如下结论:我们目前还不富裕,国家的底子也不厚实,盲目追求高消费,攀比享乐,有百害而无一益。应当在智力、事业上多投点资,用于武装头脑,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这样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需要。还应该坚持勤俭持家,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的原则,做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奖金分配,是班组职工关心的热门话题。蒙标成与同事在《班长,如何用好奖金分配权?》一稿中,通过5名企业班长联系实际的发言讨论,弄明了奖金分配必须做到:公平、公开、科学、合理。权力是大家给的,要靠大家的监督和支持。离开民主管理,离开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将一事无成。这篇稿件被班组职工誉为“雪中炭”“及时雨”。

  时值岁末,报纸发行大战鼓声又起。对于报纸怎么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征得更多的读者订报?蒙标成在《企业班组长侃报纸》一稿里,通过6名班组长的发言讨论指出:“希望报纸在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加快改革步伐方面起更重要的作用。把广告做得再响,如果报纸没有鲜明的群众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不符合群众的口味,照样没有市场。何时大家拿到报纸惊呼:哎呀,真痛快,真过瘾!这才说明报纸办到家了。”对于办报人、发行商来说,这篇稿件无疑是一篇中肯的、不可多得的建议书。

  婚恋是人生的重要驿站,家庭是人们避风的港湾。人们企盼拥有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生活,可生活中又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筑路工人长年在外施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他们的婚恋家庭生活或多或少地要受到职业特点的影响,这里边有筑路工人对事业的追求,也有他们在婚恋家庭生活方面的酸甜苦辣。蒙标成经过一番苦苦的思索之后,采写了《筑路工的婚恋家庭咏叹调》这篇报道。6名职工联系各自的亲身经历和思想实际,谈了他们对婚恋家庭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真实地流露了他们的情感,充分表现了筑路工高尚的情操。“筑路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不单单是青春,还有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和子女们更好的成长进步等。”他期望通过报纸加深远方父母、妻子、儿女乃至全社会对筑路工的理解和支持。

  蒙标成采写的上述4篇长篇报道,分别配照片、加按语或提要,刊登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专版的头条位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山西东方化工机械厂技术处的唐远鹏等同志,看了刊登在1995年3月13日《工人日报》上的《筑路工的婚恋家庭咏叹调》之后,深为筑路工的奉献牺牲精神所感动,特意让他在工程局上班的妻子,向筑路工转达他们的亲切慰问和钦佩之情……

  蒙标成对新闻事业倾注了自己的情和爱,新闻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每写一稿,他都反复琢磨、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筑路工的婚恋家庭咏叹调》一稿,蒙标成利用工余时间,先后5次找他选定的特邀主持人郭力进行商讨、策划和访谈。初稿写出后,他又主动上门征求意见,请郭力帮助修改。他还在晚上10点多钟,敲开了厂党委书记马俊权家的房门:“马书记,这么晚又来打搅您。我写了一篇稿,请您把把关,提提意见。”

  返回家中,已是深夜,他似乎一点倦意也没有,又铺开稿纸,根据书记的提示,再三斟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直到最终感到满意才工工整整地抄写,将稿件寄给《工人日报》。

  稿件见报了。那天中午下班时,他拿着刊有这篇稿件的报纸,像小学生拿着自己优秀的考卷,一阵风似地往家赶,刚一进门,就对正在炒菜的妻子喊道:“银花,快、快看,我的稿件又见报了,位置又好,篇幅又长,还加了编者按,配发了一组照片呢!”他眉飞色舞地说着,瞬即把一张《工人日报》递到了妻子手里,又连忙从她身上解下围裙,接过炒菜的铲子,招呼她在沙发上坐下,“嘿嘿”地笑着说:“你在这里看报,我去炒菜……”

  修造厂的任务是配合兄弟单位,参加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职工们分散在好几个省市。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蒙标成总是奔波到施工第一线进行深入采访。

  蒙标成在南京鼓楼广场地下隧道建设工地拍摄一线月间,蒙标成前后两次到南京全国三届城运会的配套工程——鼓楼广场地下隧道建设工地。隧道内阴森潮湿,狼牙犬齿,渗水如泉如雨,随时会有塌方的危险。他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分昼夜地在隧道里爬上爬下,一身泥、一身汗地采访、拍照。他深深地被职工们顽强拼搏、吃苦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这期间,他采写的稿件和拍摄的照片,有10多篇(幅)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铁道》报和《中国铁道建筑报》等媒体发表。同时,他还积累了数万字的采访笔记和十多个胶卷的图片资料。

  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在这期间,蒙标成常常感到腰疼,常常两手按着腰间,艰难地“猫着腰”奔波在工地上……

  1995年7月下旬,蒙标成带着沉甸甸的采访素材,带着他多日的所见、所闻、所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返回工厂。一路上,没有卧铺,没有座位,他几乎站了一路,浑身累得像散了架似的……

  蒙标成在离开岗位前的最后20多天里,每天忍着难耐的腰疼,一边接受厂卫生所烤电和针灸治疗,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利用晚上整理资料和写稿。白天上下班,他照样早出晚归。打水、扫地、办公室搬家,他样样干在前头。领导和同事们看他脸色不对,一个劲地冒虚汗,劝他回去休息,他却摇摇头,淡淡一笑说:“没事儿。”

  8月中旬,蒙标成撰写了《强化主人翁意识,为企业振兴作贡献》的文稿,在全局“女职工闯‘新三关’(文化关、技术关、智慧关)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8月17日,蒙标成冒雨赶到新华化工厂,为前往参观学习的修造厂班组长培训班的学员们照了像。

  8月18日,蒙标成到照相馆冲扩了照片。多年来,他为工厂、为职工拍摄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却没有和妻子、女儿正儿八经留下一张“全家福”。

  这天晚饭后,蒙标成看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翻阅了他在南京隧道工地上的采访笔记,然后从沙发上起身,见妻子、女儿已经睡下,便轻轻地来到微机前,缓缓地端坐下来。

  沉思良久,蒙标成边想边打他的题为《筑路工人话住房》的稿件,准备把他在一线采访的那些修大路、走小路,建高楼、住帐篷,三四十人睡通铺的筑路工的心里话整理出来,寄给《工人日报》“班组天地”专版。可是不知怎么,此刻他坐在微机前,浑身极度疲惫,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难受和痛苦;腰间又疼,疼得钻心,没办法忍受;蜡黄的脸上,汗珠一颗一颗往下滚落;颤抖的手指一点也不听使唤,稿件只开了个头,就再也打不下去了。他无奈地双手握拳,紧紧地抵着疼痛钻心的腰,挪动着向厨房走去……

  闻声而起的安银花来到厨房,只见痛苦不堪的丈夫,正用毛巾蘸着滚烫的水,热敷疼痛的腰部。她连忙接过毛巾帮他热敷。抚着昔日结实强壮、如今却如此羸弱的丈夫,她的心里猛地一缩,顿时有一种不祥之感,刷地从心头掠过……

  1995年8月19日,在妻子安银花的陪护下,蒙标成在太钢医院经B超检查,被初步诊断为肝癌。医生建议他们马上到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作了CT肝脏检查,报告上写道:“肝右叶癌,肝内、胰头、脾、右肾转移。”

  1995年8月21日,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蒙标成已到“肝癌晚期”,被“急诊”收入住院。医生把安银花叫出病房,异常认真地说:“怎么现在才来?晚了,太晚了,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腹腔,生命最多还能维持两个月……”

  石玉柱安慰安银花:“不要哭,我们厂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挽救标成的生命。”这话掷地有声。厂里的确尽了最大努力,先后支付30965元的住院医药费,但是,最终也没能留住蒙标成的生命。

  8月22日,医院就向修造厂和蒙标成的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腹部憋胀,疼痛加剧,随时有意外发生。”

  一个月后的这天上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15号病床前,坐着一位脑袋光秃,面色和双眼蜡黄,形销骨立的病人,正伏在床沿上,埋头阅读着《通讯员之路》(作者:王开忠)一书。他的左边放着《报林求索》《报海学艺》《新闻三昧》《新闻与成才》《新闻写作》和《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一大摞报刊。他的右上肢上,还拖着一个正在输液的管子。

  上级一位前来探望他的同行,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他,就是两个月前,还在国内几家大报上发表稿件的蒙标成。“标成,安心养病,等痊愈了咱们合作写稿。”同行抚摸着他那枯瘪干瘦的手安慰说。“好。”他同意地点了点头。

  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带来没办法忍受的疼痛,死神在一天天向他逼近,蒙标成的躯体像即将熬干生命之油的灯火,在人世间的风雨中飘摇。在他心中,隐隐地出现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恨。

  入院以来,蒙标成坚持天天读书、看报、看杂志。尤其是《工人日报》,他期期都看。他对这家报纸太有感情了,因为在他有限的写作生涯中,这家报纸对他的指导、帮助、影响、鼓励最大,他前后在这家报纸上刊稿近60篇(幅)。这是他执著追求新闻报道事业,发出耀眼光芒的地方!

  蒙标成渴望有朝一日再给这家报纸写稿,哪怕10篇、8篇、1篇也行啊!他曾不止一次地叹息说:“晚了,来不及了,那篇《筑路工人话住房》的稿子,怕是再也完不成了……”

  为了配合治疗,为了能活下去,蒙标成在住院期间,每天都要喝两大碗“苦水”,加起来两水桶还多;他每天要服30片西药,加起来共1230片,一公斤还多;他每天体内平均要输进2000多毫升液体,加起来合90多公斤,一大缸都装不下……

  “厄运所产生的德性是坚忍”。蒙标成的命运非常不幸:父母早逝,兄弟3人,大哥病故,二哥致残。虽然饱经风霜,但他在种种不幸的打击下却不屈不挠,自强自立,从未因苦、因难、因险,而退缩过、掉过一滴眼泪;也没有为喝了那么多“苦水”、吞进那么多药片而叫过一声苦;癌细胞大量转移,侵蚀肌体,刺激神经,他疼得钻心,嘴唇都咬出了血,也没有叫一声疼;面临死神威胁,明知很快就要离开人世,他却从容镇定,毫不惊慌。他不愧是生活的强者,刚强的汉子,无畏的战土!

  然而,就在女儿向他作最后的告别,蒙标成舍不得女儿走又催着女儿走,女儿刚刚离去时,他却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是那样的悲痛和伤心。这是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父亲,对女儿的最后眷恋。声声哭泣,令人心颤。

  开始是女儿先哭。女儿跟着妈妈一进病房,却不敢认自己的爸爸。妈妈指给她,让她喊爸爸。她愣了好大一阵,才哭喊着扑过去,摇晃着爸爸的肩膀不解地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这儿不好,我不让你呆在这儿。”

  蒙标成噙着眼泪,心潮起伏,无言地望着女儿:天真的女儿哟,爸爸再也不能同你一起回家,再也不能往幼儿园送你、到幼儿园接你,再也不能给你讲故事,再也不能让你骑在脖子上闹着玩了。“带你到刘胡兰纪念馆参观、到晋祠旅游”的诺言,将永远也没办法实现。爸爸欠你的情,欠你的爱,太多、太多啊!

  永别了,丹丹,爸爸的好女儿。蒙标成在女儿离开病房的一瞬间,还忍着没让眼里含着的泪水涌出。也许他又想起了他在纪实散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末尾写的话:“女儿,你是月亮,爸爸是星星,星星永远伴着护着盼着月亮,盼着你快快长大。”他觉得这话自己办不到了,才如此伤心地痛哭……

  同病房的病友,还有陪护和看望其他病人、看望他的大娘大爷、兄弟姐妹们,都劝蒙标成不要哭,却一个个泪流满面。

  1995年10月1日,省城太原沉浸在国庆46周年的欢乐气氛中。然而,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的4号病房里,却寂静无声,空气像凝固了似的。经过10多个小时的昏迷之后,蒙标成静静地、连一丝回光返照也没有,就停止了心脏的跳动,走完了他35年的人生旅程。

  遗体火化那天,所有在厂的职工都自发地乘车赶来为蒙标成送行,向他作最后的一别。人们凝视着他安详的遗容,只见他那双时常思索的眼睛,还微微没有合上。

  标成啊,标成,是什么使你舍不得离开这样一个世界:是因为你那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是因为你那在地方一家工厂发不出工资,仍旧待业的妻子?还是因为你那年幼可爱的女儿丹丹?

  意大利著名的美术家和哲学家达·芬奇说过:“劳动一天,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蒙标成,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辛勤劳作的一生,你当得到幸福的长眠。你安息吧!

  (亲爱的读者朋友:欲知长篇通讯《生命的火焰》在中央和地方3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怎样强烈的社会反响?接下来请看第二篇连续报道《划过心灵的陨星》。个别照片来自互联网,特向摄影者致以真诚的谢!)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山东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记者站站长,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和《人民日报》特约撰稿人,先后有3900多篇计460余万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及行业媒体发表。其中,160多篇获奖或被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等选入书中。出版新闻专著《忠诚的人生》。荣获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首届和第二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第三届“山东省十佳记者”和“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等荣誉称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